微信小程序到底是不是风口,心里该有点数了

发布时间: 2017-11-29        来源:未知    浏览次数:

大只00资讯 微信小程序
3月28日,“阿禅”在他的公众号“可能吧”里推送了一篇题为《小程序现在在想什么?》的文章,里面说到“小程序的确没有1月份时火了”——2017年1月份,是“小程序”正式上线的日子。
 
自这篇文章之后,整整8个月的时间过去了,这位最早也是最忠实的大只500登录小程序鼓吹者,再也没有提到过小程序。
1月9日,小程序正式上线,“微信小程序”的百度指数也坐上了过山车,达到惊人的27万+,是前一天指数的45倍、同一条“微信公众号”指数的7倍之多。
 
谁想到,高峰就是巅峰。1月9日开始的整整一周内,“微信小程序”的百度指数一直压制着“微信公众号”。但这样的期待也仅仅就持续了这一周,那之后,“微信小程序”的百度指数不断下滑,将近一年时间里再也没有能超过“微信公众号”。
 
在“微信指数”上,这样的情形也并无不同。

 
推出近一年,微信小程序在生活、网络中的应用的确是越来越常见。但和上线前内容创业者们的殷切希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10个多月过去了,几乎没有哪个“内容创业者”成功吃到传说中的“小程序”红利。
 
根据号称是“首家小程序统计平台”阿拉丁在8月份发布的“小程序报告”,目前生态中最成功的小程序,集中具有“生活化”“工具化”“零售”三个特性,并且普遍缺乏“娱乐性”。
而在11月初出台的《9月微信小程序TOP100榜单》上,也可以看到,“内容”类型的小程序只占10席,即便加上“泛娱乐”类型,也只有19个,不足百强的五分之一。而且实际上,这个榜单把“摩拜”分类为“出行”,把“携程”分类为“旅游”,实际上稀释了“工具”类小程序的比重。但实际上,这类小程序的本质对于用户来说,也无非是某种类型的“工具”。假设按照这个更宽的口径来看,“小程序”榜单几乎就成为了一份“工具”的榜单。
 
其实这还不是最令人心塞的地方,更要命的是,这些名列前茅的小程序,绝大多数都来自体量较大的大公司,而不是创业者。9月份没有任何一个来自个人的小程序进入这个榜单的TOP100。
再小的“程序”,它也是个“程序”。
 
程序的本质,是技术,而技术在这个时代的红利,说到底是一种“规模效应”。简单点说,滴滴打车能让1个人打到车,就能让100个人、1万个人、1亿个人打到车;淘宝能让1个人开店,就能让100个人、1万个人、1亿个人开店。
 
而“内容”和“程序”不一样,一篇文章能有10万的阅读量,一条视频能有100万的播放量,已经足够让创作者吃顿饺子了。而且,和(逻辑上)只需要一次编写过程就能服务亿万人的“程序”不同,要延续内容创作上收获的成功,只有持续不断地重复此前的创作工作。
 
这决定了大只彩票分分彩玩法,“内容”和“程序”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生意。因此,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生长起来的为数众多的内容创业者,几乎没有办法顺畅地切换到“小程序”创业的模式里去。
 
内容创业者可能通过雇佣开发者来帮助自己进入“小程序”赛道吗?逻辑上说可以。
 
但实际上,大家都知道,在这个时代内容创作是“低端行业”,而技术、产品是“高端行业”。你作为一个自媒体大号,去挖角门户网站破落户的小编没问题;挖BAT手里的程序员,你挖得动吗?
 
所以这种想象中的倒挂的分工关系,是无法成为普遍现实的。

相关阅读:如何合理认识和使用彩票计划软件(二)